一份仓促发出的记过处分,还要伴随一个年轻人多久?
7月25日,备受关注的“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”一审宣判,让一段持续两年的网络争论出现了巨大反转。两年前的7月11日,肖某某在图书馆因湿疹发作抓挠腿部,被另一名女生杨某拍摄视频并指控为“性骚扰”。3个月后,杨某发文引爆网络。发文两天后,校方火速下达记过处分,给出的理由是“存在不雅行为”。
处分通报虽未提性骚扰,但依旧让肖某某遭遇全网“开盒”,照片被制成遗像,其爷爷受刺激心梗离世,外公成植物人,其本人也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,保研与留学之路中断。
2024年6月,杨某正式起诉肖某某,主张其行为“侮辱人格尊严”。法院经审理认定关键事实后,驳回了杨某对肖某某的性骚扰指控,认定肖某某图书馆内的动作系皮肤病引发的生理性抓痒。但过去两年,这一事件已经对肖某某及其家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。
虽然判决还了肖某某清白,但他要恢复正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比如杨某在败诉后毫无歉意,还在社交媒体上炫耀“已保研成功,未来会读博”,更威胁称“无论肖某某要申请国外学校还是法考执业,都会举报”。这样的傲慢态度,也让公众期待校方能尽快纠偏干预。
武汉大学在事件中被质疑的失职失当之处主要在于两点:
一是处分是否实事求是——从舆情爆发到处分落地仅有两天,是否充分调查取证?且据肖母称,校方相关负责人私下承认“可以排除性骚扰,记过处分是为舆情降温的应急处理”。如果肖母所言属实,这种属于典型的“谁闹大谁有理”,难以服众。
二是纠错是否应及时——和应对舆情时的“雷厉风行”相比,如今法院判决已生效一周,校方暂时尚无明确回应。
各方都在等待有关方面能够尽快基于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,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快平息舆情,给当事方一个明确的说法炒股股票配资,因为这不仅事关孩子的清白。
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