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新经纬11月18日电 题:“它走得太像人了”——为什么必须由车企来完成这一步?股票配资指南
作者 陈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
当一个人形机器人以近乎优雅的“猫步”走上舞台,脚尖轻点、步伐轻盈,仿佛在太空漫步时,这一幕不仅刷新了公众对机器人“僵硬机械感”的刻板印象,也引发业内对汽车品牌造机器人技术的新认知。
近日,小鹏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亮相,凭借173厘米的拟人身高、65公斤的体重以及全身82个超高自由度关节,尤其是拥有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和新增的脚尖被动自由度,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步态与动作流畅性。
据不完全统计,全球已有约18家车企宣布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——特斯拉、小米、广汽、比亚迪、现代、丰田纷纷布局。从“铁皮战士”的刚硬节奏到IRON的“模特步”,这场“造人热”背后,是汽车产业能力向具身智能的深度迁移。
如何“无限接近人类”
具身智能指的是智能体(如人形机器人、自动驾驶车辆等)通过物理身体与真实环境进行持续交互,完成感知、认知、决策与行动的闭环过程。该范式突破了传统人工智能局限于数据处理与离身推理的局限,强调智能的形成依赖于身体形态、运动能力与环境反馈之间的动态耦合。
以往,机器人在很多情况下仍给人以预设程序或精确但僵硬的感觉,与人类相比股票配资指南,缺乏那种微妙的肌肉协同、重心调整和下意识的缓冲反应。比如,捡起一个鸡蛋和拿起一个水杯,人类的手部力量和姿态是瞬间无感自适应的,而机器人则可能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调整。
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